<碟中谍>系列的第八部,<碟中谍:最终清算>于5月17日上映,受到了韩国观众的喜爱。讲述情报机构特工伊森·亨特(汤姆·克鲁斯)奋战的该系列是汤姆·克鲁斯的代表作,也是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系列,受到了很多喜爱。这次上映的<碟中谍:最终清算>回收了1996年第一部的内容及多个系列的伏笔,作为系列的终结篇,再次提高了系列的关注度。已经迎来28周年的<碟中谍>系列,Cineplay记者们选出了他们最喜欢的作品。如果读者们也在评论中留下最爱篇,将会是分享<碟中谍>系列回忆的好机会。

李珍珠 _ 第四部 <碟中谍:幽灵协议>
如高楼大厦般堆积的团队合作美学
虽然很多人记得<碟中谍>系列是汤姆·克鲁斯的独角戏,但其实这个系列的真正乐趣在于“团队合作”。<幽灵协议>是展示团队合作巅峰的作品。伊森·亨特与简·卡特(宝拉·巴顿)、本吉(西蒙·佩吉)、威廉·布兰特(杰瑞米·雷纳)相互补充,形成的合力是这部电影的真正刺激所在。
这是系列中首次带有副标题的作品,首次讲述了被组织抛弃的IMF特工的故事。在政府支持中断的情况下,他们在一个无法信任任何人的世界中必须依赖彼此。预测失误、时机错位、瞬间的失误都增加了紧张感。由于是团队任务,必然会产生误差,而这些误差带来的紧张感使这部作品更加紧凑。
当然还有系列特有的紧张刺激的动作场面。徒手攀爬迪拜超高层建筑外墙、穿越沙尘暴的追逐、停车塔内的格斗都带来了超乎想象的沉浸感。尤其是积极利用空间的动作序列,比起系列中最常被提及的高空动作,更创造了强烈的悬念。这就是这部电影被称为系列转折点的原因。

秋雅英 _ 第一部 <碟中谍>
<碟中谍>系列的精髓
还记得第一次看到汤姆·克鲁斯的脸时面具被撕下的震撼吗?由布莱恩·德·帕尔玛执导的《碟中谍》系列的第一部<碟中谍>(1996)在各处留下了让系列延续的印记。<碟中谍>第一部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间谍动作片,而是决定了之后近30年延续的系列世界观和美学的原型。德·帕尔玛导演以希区柯克式的悬念营造紧张感,在第一部中创造了如CIA总部金库入侵场景这样的经典场面。这一场景成为了电影史上象征性的场面。触碰地面、发出声音、体温上升1度都会触发警报的高度安全金库中悬挂入侵的金库入侵序列长久留在观众的记忆中。伊森·亨特脸上流下的汗珠营造出极度的紧张感。此外,利用水箱爆炸的逃脱场景、火车上的动作和直升机追逐场景等,第一部留下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动作场面,成为了好莱坞动作演出的教科书。不仅如此,德·帕尔玛还将意大利侦探电影的风格融入电影,与传统的间谍动作片区分开来。结果,穿上布莱恩·德·帕尔玛外衣的<碟中谍>成为了一部兼具间谍惊悚片娱乐性和电影实验性的作品。

朱成哲 _ 第二部 <碟中谍2>
吴宇森,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人们似乎过于讨厌<碟中谍2>(2000),我想说说我为什么真心喜欢这部电影。因为这是系列中最浪漫的一部,从一开始就让伊森·亨特(汤姆·克鲁斯)和奈亚(桑迪·牛顿)以情侣身份登场。有人可能会问,<碟中谍>系列怎么会有浪漫?但早在1996年布莱恩·德·帕尔玛制作的第一部就已经宣告与原TV系列《第五纵队》完全不同的道路。甚至连标题都没有改变。以汤姆·克鲁斯为中心,而不是团队合作,所以他在第二部中与恋人一起推动剧情发展也不奇怪。而且,正如第一部和布莱恩·德·帕尔玛对希区柯克这位大师的遗产的倾倒一样,第二部几乎是希区柯克的《美人计》(1946)的翻拍。桑迪·牛顿就像《美人计》中为了获取纳粹情报而接近父亲朋友的英格丽·褒曼。更进一步,看到伊森·亨特和奈亚的悲情爱情,让我想起了吴宇森导演所尊敬的“神笔”金庸作家的最佳浪漫小说《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和小龙女。奈亚为了完成任务,直接将病毒注射到自己体内,而伊森·亨特承诺在20小时内找到解药回来。是的,吴宇森想把<碟中谍>系列拍成《神雕侠侣》!我为此感到惊叹。此外,在生物制药公司大楼和反派安布罗斯的据点展开的动作场景几乎是《喋血双雄》(1989)的逐镜重现,人物们以慢动作旋转跳跃,白鸽飞舞是吴宇森导演的招牌。蜿蜒的山路上的汽车追逐场景,摩托车旋转射击等,尽情展现了他的特长。总结来说,吴宇森导演在最大限度保障导演自主权的情况下,真心实意地全力以赴制作了这部电影。如果非要说他的罪过,那就是过于听从“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话,与第一部不同的风格。所以不要随便踢第二部,你有没有用别人的钱随心所欲地导演过一次。

金智妍 _ 第五部 <碟中谍:神秘国度>
我们所爱的伊尔莎的首次登场
<碟中谍>系列的身份不仅仅在于“动作的壮观”。事实上,最初的<碟中谍>是以间谍惊悚片开始的。随着系列的扩展,制片人汤姆·克鲁斯的野心推动了<碟中谍>中的动作规模越来越大,形成了“碟中谍=大规模动作”的公式,但<碟中谍>系列也是一个充满背叛和反转的刺激系列。尤其是第五部作品<碟中谍:神秘国度>是传统间谍惊悚片与巨大规模动作的平衡与和谐的结合。
此外,这部作品特别吸引人的原因是伊尔莎·福斯特(丽贝卡·弗格森)的首次登场。作为<碟中谍>系列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女性角色,伊尔莎·福斯特从第五部<碟中谍:神秘国度>到第七部<碟中谍:致命清算>都有出现,她被称为“女性伊森·亨特”,证明了她作为“动作演员”的实力。尤其是第五部的维也纳歌剧院暗杀序列在丽贝卡·弗格森的电影生涯中占据了象征性的位置。穿着礼服在歌剧舞台后面装填枪支的样子如何?伊尔莎·福斯特向<碟中谍>系列面临的被动女性角色的局限性发起了挑战。伊尔莎不仅仅是伊森的“助手”或“牺牲品”、“浪漫对象”,而是一个拥有独立生命力的人物。她是间谍还是双重间谍,是我们的人还是反派,伊尔莎的独特位置使她成为一个令人好奇的存在,因此她成为了系列的末尾仍受欢迎的人物。然而,从<碟中谍:致命清算>开始,新的角色格蕾丝(海莉·阿特维尔)登场,既帮助伊森·亨特,又背叛他,似乎继承了<碟中谍:神秘国度>中伊尔莎·福斯特的立体性,但格蕾丝角色仅作为团队合作的铺垫而被利用,过于工具化,无法继承伊尔莎的位置。

成灿尔 _ 第三部 <碟中谍3>
导演风格闪耀的初期系列高点
自从<碟中谍:神秘国度>开始,克里斯托弗·麦奎里与汤姆·克鲁斯合作以来,<碟中谍>系列过于关注“汤姆·克鲁斯会展示多么惊人的特技”。然而,在此之前,也就是克里斯托弗·麦奎里首次加入系列的第五部之前,<碟中谍>系列的最大优点是“每次根据导演的不同而变化的风格”。布莱恩·德·帕尔玛执导的第一部是精心构建的间谍片,也是复兴时代到来之前,重启的优秀范例。吴宇森导演执导的第二部则以其特有的浪漫氛围而强烈。接下来的第三部是强调导演风格的<碟中谍>系列的优点,彼时被视为“新锐天才”的J.J.艾布拉姆斯执导。由于他在电视剧界制作了多部热门作品,他的电影导演处女作备受关注,大家都想知道他会如何延续<碟中谍>。
J.J.艾布拉姆斯推出的<碟中谍3>是当时他“伏笔之王”称号的作品。从伊森·亨特(汤姆·克鲁斯)被欧文(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威胁的开场就带来了冲击,接下来的内容中,观众被一个叫“兔子脚”的物品迷惑(作为麦高芬的代表案例,兔子脚在这部电影中才揭示了其真相)。伊森·亨特与系列常驻的路瑟(文·瑞姆斯)一起,当然还有成为可靠助手的本吉(西蒙·佩吉)的首次登场也是这部电影。虽然<碟中谍>系列中标志性的特技“杀手锏”在这部中较为薄弱,但电影中伊森·亨特的奔跑、跳跃、悬挂、翻滚的动作和团队成员的配合在其他作品中也毫不逊色。然而,这部电影的最大优点是伊森·亨特的情感线。伊森·亨特在爱妻朱莉娅(米歇尔·莫纳汉)的危险面前,在整个系列中最为动摇,汤姆·克鲁斯在他透明的眼眸中展现了伊森的悲惨。我们总是忘记的事实。汤姆·克鲁斯在成为“电影明星”之前是“优秀的演员”,这部电影提醒了我们这一点。如此能将伊森·亨特逼入绝境的欧文,即菲利普·塞默·霍夫曼的史诗级反派演技也相当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