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動畫長期以來被困在「兒童對象」的框架中。雖然技術力量強大,但產業基礎薄弱,公眾的期待也不高。然而,近幾年來,情況發生了變化。OTT 的擴展、IP 產業的成長,以及類型的多樣化迅速擴大了韓國動畫的可能性。出現了一些在票房、完成度和話題性這三個指標上顯示出明顯變化的作品。今天,我想介紹五部代表變化跡象的作品,從 Netflix 的首部韓國長篇動畫 <這顆星球所需> 到超越 <寄生上流> 的 <王者之王>,為成人打造的神秘動畫 <驅魔錄>,最能體現韓國情感的 <鰓>,以及展示韓國 IP 實力的 <我獨自升級>。如果還有想要介紹的韓國動畫,請在評論中告訴我。
<這顆星球所需>

<這顆星球所需> 是 Netflix 首次推出的韓國長篇動畫電影,將於 2025 年 5 月 30 日公開。由韓志源導演執導,金泰梨和洪京演繹南英和傑伊的聲音。韓志源導演是以 <阿曼扎> (2020) 和 <那個夏天> (2021) 引領國內動畫電影界的新星。標題中顯示的語言遊戲「這顆星球」(地球) 和「分離」的雙關語,預示著以地球和宇宙為背景的浪漫敘事。

作品以 2050 年的首爾為背景,描繪了夢想探索火星的宇航員南英和音樂家傑伊的浪漫故事。南英為了尋找因事故無法回到地球的母親的痕跡,踏上了火星探索之旅。在與傑伊的偶然初次相遇後,南英通過母親的遺物——唱盤,與傑伊建立了關係。這對於世界上最遙遠的地球-火星長距離情侶來說,十分有趣。視覺上不冷漠,柔和的色調和夢幻的色調描繪了 2050 年的首爾和宇宙空間。將遙遠的宇宙和日常生活以相同的視覺色彩呈現,韓志源導演表示:「我特別注意實現特定的氛圍,並與角色的情感線、電影的高潮部分——音樂相得益彰。」為了宇宙迷,對宇宙船內部、宇航服等細節也下了不少功夫。
<王者之王>

你知道北美票房最高的韓國電影是什麼嗎?如果你回答 <寄生上流>,那就錯了。於 2025 年 4 月 27 日在北美上映的韓國動畫 <王者之王>,在上映 17 天內達成了北美收入 5,451 萬美元,超越了 <寄生上流>,成為北美票房最高的韓國電影。雖然起源於韓國,但全球更受喜愛的 <王者之王> 是基於查爾斯·狄更斯的小說 「我們主的生涯」 的 3D 動畫,從兩個視角展開耶穌的生平。一個是父親查爾斯·狄更斯(肯尼斯·布拉納)的視角,另一個是聽他講故事的查爾斯的兒子威爾特·狄更斯(羅曼·格里芬·戴維斯)的眼睛。故事以 1850 年代的倫敦為背景,圍繞著狄更斯實際上告訴兒子威爾特的耶穌生活。人們可能會想:「因為是耶穌的故事,所以在北美會受歡迎嗎?」但這還為時尚早。這部作品並不依賴於宗教的虔誠,而是細膩地反映了講述者和聆聽者之間的距離和共鳴。即使在追隨聖經中的奇蹟時,父親想要將這個故事告訴孩子的心情也悄然流露出來。實際上,張成浩導演提到選擇狄更斯故事的原因是:「我無法直接講述平常的故事。(省略)如果耶穌的故事是主線,那麼狄更斯和他的兒子威爾特通過耶穌的故事恢復關係就是副線。」此外,由於這部基於聖經的動畫創下了歷史上最高的週末開幕成績,因此認為這不僅僅是「宗教的運氣」,而是「故事的力量」更為合理。

在技術層面上,<王者之王> 也具有重要意義。國內工作室 MoPack 花了 10 年時間製作,事實上 MoPack 並不是動畫製作公司,而是 VFX(視覺特效)專業公司,主要負責電影 <海雲台>、<鳴梁> 等實景作品的視覺效果。張成浩導演作為 MoPack 的代表,為了克服實景電影的職業生涯,表示:「我們直接開發了虛擬製作平台進行製作。」演員們在虛擬環境中使用動作捕捉設備演出,然後用相機拍攝並編輯,基於此製作動畫。肯尼斯·布拉納、烏瑪·瑟曼、皮爾斯·布魯斯南、奧斯卡·艾薇克等好萊塢明星參與了這部作品,這位負責選角的資深選角導演傑米·湯瑪森表示,因為劇本太吸引人,他只收取好萊塢保證金的五分之一參與。
<驅魔錄>

<驅魔錄> 是一部神秘幻想動畫,改編自自 1993 年開始連載的李宇赫作家的同名小說。這部作品被稱為韓國類型小說的傳奇,當 2025 年由金東哲導演主導的 Locus 動畫宣布將其改編為劇場版時,許多粉絲同時表達了期待和擔憂。保持原作的世紀末感性,是否能對完全不知 <驅魔錄> 的劇場主要觀眾產生吸引力呢?因此,作品大膽地刪減了許多故事,專注於小說的第一章和序幕「天空燃燒的那一天」。海東密教的西教主試圖借助惡神的力量將人類作為祭品獻祭,為了阻止這一切,五位護法和年輕的修行者俊浩,以及被逐出教會的朴神父交織在一起,故事由此展開。雖然僅處理序幕,但這一序幕非常適合解釋複雜的世界觀,並說服驅魔師們「為什麼要戰鬥」的邏輯,因此這是一個適合時間限制較大的劇場版的聰明策略。

在幾乎沒有針對成人的作品的國內動畫市場中,<驅魔錄> 的存在意義深遠。儘管是低預算作品,但卻以非常華麗的圖形和演出呈現出如同遊戲般的動作,實際上使用了遊戲特效來調整作畫、成本和時間問題。將原作中韓國恐怖的根源以動畫形式實現也非常了不起。最大限度地保留粗糙的手繪風格,刺激原作的類比情感,並且由於是針對高年齡層的動畫,以大膽的描寫吸引了曾經熱愛原作小說的中老年觀眾。當然,由於是史詩的第一章,對於不熟悉原作的人來說可能會有些難以理解,但續集的製作已經確定,因此 <驅魔錄> 現在只是第一章。第一章充當了沉重的序言,觀眾對作品背後隱藏的龐大世界觀和故事擴展充滿期待。
<鰓>

<鰓> 是改編自具炳模作家的同名小說,由在韓國動畫市場待了很長時間的安在勳導演執導。安在勳導演是經歷了從膠卷到數字的韓國動畫全過程的導演,專注於以韓國文學為題材展現韓國色彩的作品,如 <小雨> (2017) 和 <巫女道> (2021)。在 <巫女道> 之前,他追求純手繪風格,但從 <鰓> 開始則混合了數字技術。工作人員使用數字技術,而導演安在勳則使用紙和鉛筆。「這並不是因為習慣上覺得這樣方便。」他表示:「當人微微移動時,某個地方會插入畫面,給予某種東西,這種時機感是存在的。首先用鉛筆在紙上畫出來,這個脈絡、這種獨特的時機感會在自己的手和身體中體會到。這是非常大的區別。」

大致情節與原作相同。「站在生命的盡頭時,出現了鰓的昆和被父母拋棄,心中同時懷有仇恨和愛的強河。這是擁有各自傷痛的人們的故事。」這樣簡潔的劇情大綱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作的文學情感,同時將背景改為法國,最大化了動畫所能提供的視覺美感。除了在 BIAF(富川國際動畫節)放映外,<鰓> 也被正式邀請參加東京國際電影節,與日本觀眾見面。第二次放映座無虛席,可以看出韓國動畫所蘊含的共鳴已超越國界。在動畫這一形式中,「鰓」這一象徵觸及了「我用什麼呼吸」。在簡潔的設定下堆積的情感,海邊的寂靜和水面下的緊張相互映照,將原作的氛圍以類比的繪畫質感轉化到畫面中,「用鉛筆冥想」的工作室以手繪的方式呈現了呼吸的質感。如果想看「美麗的韓國動畫」,這無疑是最推薦的作品。
<我獨自升級>

<我獨自升級> 是改編自同名網路小說的作品,證明了韓國 IP 的實力。由日本的 A-1 Pictures 負責製作,並由中重圭導演參與的韓美日合拍動畫。在「獵人」這一遊戲設定下,從最弱者到傳奇的敘事,幽靈般出現的傳送門和地牢在視覺上令人震撼,於東京、首爾、洛杉磯等地進行了先行放映,隨後向全球 Netflix 訂閱者公開。由於參與的製作人都是動作大師,因此動作場面無疑是壓倒性的。爛番茄新鮮度 100%,爆米花指數 91%,評論和大眾都滿意。特別是在第二季中,「蟻王」戰鬥和影子軍團的敘事達到了質量的巔峰。第 24 集投入了約 17,000 幀,製作難度高,紅色和藍色陰影交織的戰鬥演出被認為是同時反映心理內心和外部衝突的場景。製作團隊表示,「情感深度和高衝擊動作的結合」是目標,而這一目標成功實現。在 IMDB 上也獲得了壓倒性的好評,被認為是完美的作品,即使不以「韓國動畫」這一條件來看。
<我獨自升級> 帶來的快感在於「我變強的感覺」被轉化到畫面上。角色升級時的本能動機,那種爽快和輕快的手感在動畫中以打擊感和效果演出凝聚。實際上,在 IMDB 用戶評價中,對「戰鬥場面的緊張和恐懼演出」的讚美最多。